食蝗鼠 软萌的猛兽 灵活的胖子 基因突变后拿蝎子毒当止痛剂

编辑:安然浅笑

食蝗鼠控制疼痛反应途径的细胞发生突变在地球另一端,在美国及墨西哥,食蝗鼠共有3种,虽与家鼠同气连枝,但是行为却和别的老鼠完全不同—他们没有搬仓、没有偷粮食、只有吃荤的,取食昆虫及节肢动物。食蝗鼠可长到9~12.7厘米左右,不算太大中规中矩,却又异常凶悍。取食昆虫。它能把各种昆虫如蚂蚁,蝗虫和甲虫等都吃得精光。他们攻击性极强—和别的老鼠关起来,食蝗鼠不惜杀吃别的鼠。

食蝗鼠吃木蝎且食蝗鼠迎蜈蚣,用电光石火快速出击,站位是蜈蚣锋利爪所不能及处,通过反复啃咬蜈蚣坚硬的外骨骼积累伤害,直至蜈蚣麻痹,平安吃下去。另外,食蝗虫鼠会将自己的身体隐藏于草丛之中或与其它动物混群觅食。还有一种比较普通的剧毒猎物,就是蝎子。它们会从地面上跳下捕食蝗虫和其它昆虫。位于美国西南沙漠,还有一些食物资源缺乏,而且木蝎的量也很丰富,成了本地食蝗鼠主要食物。

抗毒技能常在江边行,谁肯不把鞋湿,受毒物袭击击中不可避免。因此,食蝗鼠成了人类最常见的捕食者之一。不过食蝗鼠对于猎物放出的多种毒液有免疫力,这使科学家们感到十分不解。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一直怀疑食蝗虫鼠是否有免疫功能,但却始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些毒素对于食蝗鼠来说并不会致死是什么道理。

食蝗鼠不怕疼的原理由结论可知食蝗鼠感觉神经元发生了演化,能拒绝毒素,能阻断疼痛信号。在毒饵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提高其毒性,如迷迭香提取物,但不能抑制这种作用。疼痛神经元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钠通道,分别称为1.7和1.8。这两个通道都是离子化钠离子的途径。研究显示毒素在1.7通道的联合作用下通道开放而钠离子进入,疼痛神经元开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天,食蝗鼠调控疼痛反应途径细胞变异。当蝎子毒液注射到人身上时,它就把毒汁喷洒在皮肤表面。被蝎子蛰得痛不欲生,彻底销声匿迹,却像是注射了一剂止痛剂。这种突变是通过一个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完成的。这一突变是高高兴兴地一代又一代继承下来的。

相关文章

加载更多...

已无更多